近視新聞

簡體中文

 

中國婦女報 
2003-09-10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我國誤戴近視眼鏡的學童奇多


據統計,我國兒童近視患病率僅次於“近視第一大國”───日本。令人擔憂的是,兒童近視的患病率還在逐年上升,它嚴重危害了少年兒童的健康。記者日前 採訪了北京醫科大學小兒眼科專家任華明教授。

 
【警惕兒童近視】
 
〈專家熱線〉(本報實習記者 鄭宇紅)
 
兒童近視有特點
 
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,他們的眼球也在生長髮育。任教授強調說,正因為兒童的視覺系統處於尚未定型的時期,適應性強,惡劣的視覺環境必然會影響他們的發育過程。進入小學後尤其是到了小學高年級,孩子的課程逐漸加重,如果不注意保護視 力,長時間近距離用眼,讀寫姿勢不正確,戶外活動減少,近視眼患病率必然增加。

用眼距離越近,越需要調節才能看清。過多的調節引起眼內、外肌過度緊張,甚至出現睫狀肌痙攣,看遠時調節也不能鬆弛,形成遠視力下降的“近視現象”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“假性近視”。

假性近視並不是近視眼,只是功能性變化。如果注意糾正不良的用眼習慣,合理用眼,眼睛通常是可以恢複正常視力的。如果孩子長期適應不良照明、模糊字體、距離過近等視覺條件,眼球發生器質性變化,就會發展成近視眼。

 
現在的城市家庭一般是住高層建築,孩子戶外活動少,視覺空間有限;電視、 電腦、遊戲機閃爍不定的畫面對孩子的眼睛也構成了危害;因而,近視眼患病率增加。另外,許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,兒童智力開發大大提前,孩子很早就開始接觸文字、電腦,這也是兒童近視低齡化的原因之一。
 
診斷不容忽視
 
據有關專家介紹,臨床上發現,我國誤戴近視眼鏡的“小眼鏡”很多,這些孩 子實際上是假性近視,或者是因遠視眼、散光等問題引起的視力低下,根本不需要戴近視眼鏡。兒童正處於生長 發育的階段,可塑性強,所以,不要因為孩子的視力不好就簡單的判斷為近視,併在一些不正規的眼鏡店給孩子配眼鏡。
 
任教授說,在一個動物實驗研究中,分別給一群雛雞戴上高度近視鏡和高度遠視鏡,幾個月後這些小雞的眼球都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,變成了高度近視眼或高度遠視眼。同樣道理,如果給孩子戴上不合適的近視眼鏡,為適應戴鏡後的視環境,眼球就會發生本不該有的變化。
 
一旦發現孩子視力下降,一定要到正規醫院的小兒眼科或眼科就診,查明視力下降的真正原因。醫生在排除了其他器質性病變之後,會對孩子採用散瞳驗光。散瞳驗光是目前臨床上診斷小兒近視最為有效也是最科學的辦法。因為只有孩子使用有效的睫狀肌麻痺藥物,使處於緊張狀態的睫狀肌放鬆後,才能確診出孩子到底處於哪種屈光狀態,如遠視眼、散光眼、近視眼還是假性近視。有了正確的診斷,才會有正確的治療方案。
 
科學配鏡是關鍵
 
目前,佩戴合適的眼鏡是矯正真性近視的主要方法,而一些物理療法如穴位按摩對真性近視療效並不顯著。任教授說,我們一般推薦兒童戴框架眼鏡,隱形眼鏡、OK鏡雖然有許多優點
,但長期佩戴不可能對眼角膜完全沒有損害;而且它們的取戴、清潔都較為繁瑣,不太適合兒童。至於准分子激光手術,任教授認為它適於18-20歲以上的部分人群,眼球還沒有發育完全的兒童是不適宜做這種手術的。
 
近視眼就應該佩戴合適的近視眼鏡以利看遠。通常小兒眼科大夫在配鏡時會採取略欠一點的做法,即矯正之後的視力不要求達到1.5,而是1.0-0.9左右。低矯的近視眼鏡可使兒童看黑板清晰,讀寫時又不過度調節,有利於眼睛的生長 發育。
 
兒童近視眼的度數是會逐漸加深的,如果佩戴合適的眼鏡,注意用眼衛生,近視度數增加會慢一些。但如果認為佩了眼鏡就萬事大吉,平時不注意用眼衛生,就會加快近視度數的加深。任教授說,戴了近視鏡後還應該定期複查,每半年至一年要重新驗光一次,及時更換合適的鏡片。
 
保護視力預防近視
 
近視眼形成的原因可歸結為遺傳和環境兩個方面,是我們對環境適應的結果。任教授說,長時間近距離對細小目標進行精細工作,是引起近視眼的主要環境因素。實驗結果提示我們,成長中的兒童同樣要有正常的視覺環境,既可看近,又可看遠。所以,我們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照明、桌椅高度適宜的學習條件,同時,教給孩子正確的看書寫字姿勢,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,有勞有逸。
 
適量的戶外運動是預防近視的有效方法,任教授說,老師和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進行室外運動,一方面能夠消除眼疲勞,另一方面,增強了孩子的體質,眼球的發育同樣也就趨向正常。
 
從營養角度講,由於視網膜代謝過程中需要胡蘿蔔素,所以孩子的飲食中應該包括胡蘿蔔、柑橘等。“重要的是飲食均衡,肉、奶、蛋、水果、蔬菜都吃”任教 授說,“只要孩子不挑食,刻意的去大量補充某種元素是沒有必要的。”
 
《中國婦女報 健康•服務》

2006-06-26 主頁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發表你的意見 網頁版權說明